产品展示

anbo高纯氧化钪主要用作金属钪和钪材的原料,在冶金工业,用于制造合金,氧化钪在核工业可作为热电子交换器的发射的材料,氧化钪可用于固体燃料电池、记忆存储器单基片、用于各种荧光粉,原子反应堆中的中子吸收材料,磁泡材料,增感屏材料。氧化钪在光学玻璃、电子工业等方面也有一定的用途。

首页 > 产品展示

中国稀土到底是怎么回事?

来源:anbo    发布时间:2024-06-28 01:18:52

  中国稀土是好几个世界第一:储量、产量、出口量、消费量都是第一。稀土号称“工业维生素”。很多尖端科学技术产品不能离开稀土。中国的稀土资源,因此成为重大战略资源。曾经说过:“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问题是,中东阿拉伯国家曾经拿石油当武器要挟西方国家,耀武扬威,制造出世界石油危机,并获取暴利。中国稀土却好像没多少“武器性”。虽然有人提出可以用用,但我国就没有以稀土作为武器卡过其他几个国家的脖子。

  有人说,稀土并不稀。所谓稀土的“稀”,是和铁铜铝那些金属相比的,但稀土本身在地球上的储量并不少,分布也不是很集中。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稀土储量也很多。所以中国不可能用稀土卡他们的脖子。

  有人说:中国不但稀土产量丰富,而且稀土提炼技术特别先进,在国际上遥遥领先,其他几个国家只能依赖中国提供稀土。中国不卡他们的脖子,是因为我们太友好,甚至太软弱。

  还有人说,中国在稀土上并没有没什么优势,更谈不上外国依赖中国。外国放弃稀土提炼,是因为提炼稀土太污染自然环境。他们把这种“脏活儿”丢给中国去干。中国其实就是吃了大亏,什么技术优势云云,其实是自己忽悠自己……

  之所以美国拥有稀土霸权,固然是因为他们有稀土矿,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科技领先。应用稀土,前提是人们了解稀土的作用。而这就属于尖端科技了。粗浅的层面,谈不上用什么稀土。

  最初的稀土应用之一是彩色电视的荧光屏。加入稀土元素铕,彩色电视的色彩就特别好看。这是在1960年代。那时候世界上大部分地方——包括我们中国,连黑白电视都看不上。彩色电视只属于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率先使用稀土的,当然也就是少数发达国家。

  美国发现稀土矿,是个偶然。战后,美国要制造核武器,需要铀。在寻找铀矿时,美国人发现了伴生的稀土矿——芒廷帕斯矿。

  后来,人们发现了慢慢的变多的稀土应用,尤其是1970年石油危机以后,为降低汽车油耗,美国和日本汽车公司发明了新型的永磁体,用在汽车上,能够更好的降低油耗。而永磁体中,就大量使用了稀土元素。稀土逐渐重要了。

  在巨大应用的刺激下,芒廷帕斯矿被迅速开发。如前所述,这一个矿,就提供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稀土,美国也因此拥有了稀土霸权。

  但好景不长。没过多少年,芒廷帕斯矿迎来了灭顶之灾。芒廷帕斯矿是个伴生矿,既有稀土元素,也有放射性的铀和钍。1980年,为避免核扩散,国际原子能机构和美国核管理委员会发布规定,对含有铀和钍的矿,实行特别管制。芒廷斯帕倒霉地“中了招”,生产陷入困境。

  为了满足管制需要,芒廷斯帕矿先后用了不少法子,比如用各种工艺稀释铀和钍的含量,可这样就制造出巨量污染。引发周边民众抗议。本来,由于要使用氰化物提炼稀土,矿山本身的污染就一直很高。这样一来,污染问题更严重。甚至发生了严重的泄露事故,舆论大哗。

  弄来弄去,终究还是没有办法解决问题。到1998年,芒廷斯帕稀土矿只好宣布关闭。不仅芒廷斯帕,美国其他稀土矿也都有铀和钍含量超标的问题,没有办法解决,只好关闭。美国的稀土生产能力,几乎荡然无存了。

  美国失去稀土生产能力,还在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管制,以及为了规避管制而带来的污染问题。那么,中国稀土矿有没这个问题呢?

  幸运的是,中国国内的稀土矿,主要是铁矿的伴生矿,铀和钍的含量很低,有天然优势。另一方面,1980年代,中国还不是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成员国。他们的规则,管不到中国。于是,美国在限制本国稀土生产的同时,大力推动中国扩大稀土生产。这一段时期的中美最惠国待遇,就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量。

  稀土的用途广为人知以后,中国自身稀土资源丰富,就打算也发展稀土产业,但面临的最要紧的麻烦就是提炼技术落后。稀土元素彼此很相近,分离和提纯的技术很复杂。我国并不掌握这项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只好出口稀土矿,外国精炼提纯以后,再高价卖给中国。中国曾经想购买有关技术,但外方条件很苛刻,比如产品只能由外方包销等等,没谈成。

  这又是一个“核心技术买不到,只好自己埋头研发,最终获得突破,反而后来居上”的中国故事。这其中的关键人物是“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

  从1972年开始,徐光宪受命开始研究稀土分离技术。其中的技术细节,这里就不说了——我说也说不清楚,总之是在原有的国际主流技术之外另辟蹊径,找到了更先进、更高效的分离技术,各项指标远超原有的主流技术。

  不仅如此,徐光宪还毫不保留地把有关技术传授给国内的稀土生产企业,各项专利都无偿提供。这大大促进了整个国内稀土行业的快速发展。

  到1986年,中国稀土产量超过了美国。到1990年代末,中国稀土产量已经占了全世界的九成以上。由于中国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产能,稀土产品价格被中国企业打成了“白菜价”。国外同行企业难以维系,不得不减产转产,或者搬到中国来。这就让中国的稀土产能更加独步天下。

  可见,说中国稀土提炼技术很先进的说法,是正确的。很多国家的稀土供应,都依赖中国的高纯度产品。在这方面,中国确实优势显著,那么,中国为什么不能凭借这种巨大优势对别人“卡脖子”呢?

  中国是全世界稀土储量最大的国家,但其他几个国家,比如美国、澳大利亚也有不小的储量。中国目前的优势,主要是在稀土提炼技术。其他几个国家不容易很快赶上,再加上中国因为产能大而形成的价格上的优势。其他几个国家很难通过市场之间的竞争争得份额。但这种优势,并不足以用来“卡脖子”。因为他们并不是完全不能生产。

  事实上,发现了中国稀土产量大、国际市场占有率高,但价格低,利润不高以后,国家曾经想要对产业进行宏观调控,避免恶性竞争。

  1990-2005年期间,中国稀土出口猛涨,出口量增长了10倍。巅峰时,中国供应了全球97.54%的稀土。但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稀土矿石价格从每吨一万多美元降到了七千多美元。

  2006年,中国政府开始管制稀土出口,制定了出口配额。美国、日本、欧盟把中国告上了WTO。结果是中国败诉,只好取消了出口配额。2012年,中国又在WTO败诉,只好再一次放松出口限制。中国稀土出口量从此再次大增,价格也因此再次大跌。

  表面上看,中国放松稀土出口管制,是因为在WTO输了官司,但其实背后更主要的因素在于,中国的稀土优势,固然会增加一些外国的困难,但不像石油那样致命。在这种情况下,贸然使用稀土武器,不但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反而会破坏了中国自身的国际贸易信誉。这就得不偿失了。

  几番尝试交手以后,中国改变了稀土的打法,不再消极管制出口,而是走出国门主动出击。

  2017年,中资稀土公司参与联合收购了美国的芒廷帕斯矿。对,就是前文提到那个曾经产量占世界一半的美国稀土矿。从此,中国开始从国外进口稀土矿石。这样做才能够主动缓解国内的开采压力,同时充分的利用国内的提炼能力。

  对于中国在稀土方面的优势,美国并不是看不到。相反,他们在积极准备应对之策。一方面,他们利用中国稀土企业的资金技术,2018年让芒廷帕斯矿复产。2019年产量已达到世界第二大矿。同时,美国大力扶持澳大利亚的稀土生产。目前,澳大利亚慢慢的变成了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稀土供应国。澳大利亚对自己的角色也很清楚,其国防部长直言,开发澳大利亚稀土资源,就为了满足盟友美国的战略利益。

  可见,虽然中国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和先进的提炼技术,但这些优势,并不能构成可以随意使用的“武器”;用来卡脖子,让人就范,更是可能性很小。相反,在稀土领域,我们中国还面临持续的挑战,需要长期奋发努力。

  我们有丰富的稀土矿,现在还可以从外国进口一些。我们也有先进的分离、提炼、纯化技术,能生产出纯度很高的稀土元素,但稀土毕竟是要用在各种领域。在这些应用领域,中国的技术也不弱,但谈不上有太大的优势了。

  而一些其他几个国家,比如日本,国内基本上没有稀土矿,但在稀土应用领域拥有很多高级技术和专利。事实上,经过多年研发和积累,日本在稀土领域拥有的技术和专利,已形成了庞大的网络,可以互相掩护互相促进。因此,没有稀土矿的日本,在稀土产业的发言权,却是很大。

  在稀土应用领域,中国专利数量已经不少,但专利质量有待提升。重要的是,稀土的应用,在很多方面正是和下一步高科技的发展融为一体。很多产品,比如航空发动机、能量储存、新材料等等,稀土的应用都是技术提高的关键。

  中国只有在稀土应用领域也全面赶超上来,才能真正把握整个稀土产业链。稀土应用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就是下一步高科技发展。当然,我们的目的不在于卡谁的脖子,但所谓掌握自身发展的主动权,就是这一个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