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anbo高纯氧化钪主要用作金属钪和钪材的原料,在冶金工业,用于制造合金,氧化钪在核工业可作为热电子交换器的发射的材料,氧化钪可用于固体燃料电池、记忆存储器单基片、用于各种荧光粉,原子反应堆中的中子吸收材料,磁泡材料,增感屏材料。氧化钪在光学玻璃、电子工业等方面也有一定的用途。

首页 > 产品展示

曾在北京求学的台湾人才:期望回大陆发展

来源:anbo    发布时间:2024-07-17 02:17:11

  厦门网讯(厦门晚报记者 吴笛 图/记者 刘东华)昨天上午,第十九届台湾人才厦门对接会举行,吸引了280余名台湾专业人才,50余家企业、9家台青双创基地、4家政策咨询机构到场参会。

  作为第十六届海峡论坛重要配套活动之一,此次大会由厦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

  据悉,此次活动除了台湾人才就业创业现场对接,还包含厦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核心园揭牌启动、惠台引才政策宣讲、台湾特聘专家(专才)聘用、台青在厦工作生活经验分享、大陆就业创业适应性培训、台青创业项目展示、厦门重点产业企业观摩等,期待台湾青年来厦门追梦、筑梦、圆梦,把厦门作为登陆第一家园的“第一站”。

  据悉,截至2023年,我市已连续举办十八届台湾人才厦门对接会,累计组织2240余家次厦门及周边重点企业参会,吸引约6000人次台湾人才对接。

  参与现场对接的企业中,不乏我市知名企业和事业单位,如集美大学、翔业集团、厦门航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市政城市开发建设、市政环境科技、冠捷显示、通达橡塑等,提供全职和实习职位150余个,需求1600余人。

  从行业来看,半导体/集成电路、贸易/进出口、互联网、建筑工程、教育培训、医药医疗需求相对集中,此外还涉及新能源、交通运输、金融投资、酒店旅游等相关行业。

  从岗位看,企业对专任教师、工程师、设计研发人员、医护、财务运营等专业型人才的需求比较旺盛。用人单位还带来了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智慧供应链、智能制造等新质生产力岗位需求。

  在对接会现场,厦门航空面向台湾地区广招乘务员,吸引了不少台湾人才。据该公司人力资源部牟先生介绍,从去年开始,伴随着厦航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对乘务员的需求量也在增加。目前厦航的乘务员中台胞有100多人,他们盼望通过此次招聘,吸纳更多的台湾人才。牟先生说,相比之下,台湾人才在语言方面更有优势,他们不仅英语能力相对强一些,而且普遍会说闽南话,而且据悉,目前厦航乘务员的月薪在2万元左右。

  厦门东亚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面向台湾人才推出了电气工程师、售前工程师等职位,月薪都在万元左右。对接会一开始,该公司就收到了多位台湾人才的简历。该公司人事负责人曾彩云和记者说,公司老板是台湾人,对台湾人才格外看重,公司在业务和技术岗位也有台湾员工。公司在台湾地区的业务比较多,希望多招聘一些台湾人才,更好地服务台湾地区的业务。

  参加此次对接会的台湾专业人才中,台湾青年占比约八成,比去年高一成,这中间还包括从台湾专程而来,以及正在大陆就读、工作的台籍学生和专业人才等。这是近年来顶级规模的一次台湾人才对接活动。

  来自台湾的张瀞云是金门大学企管硕士,她想通过此次对接会增加对大陆的了解和认识,为进入职场打好基础。张瀞云曾到厦门旅游,厦门优美的环境给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她对企管人才的岗位有更多的兴趣,她觉得这样的对接会为台湾人才提供了非常好的了解大陆、了解厦门的平台。

  在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回大陆发展”是台湾人才柯佩杏反复提及的。柯佩杏十多年前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是法学硕士。她本来打算毕业后留在大陆发展,但因要照顾台湾的亲人,只好先回台湾工作。柯佩杏坦言,虽然人在台湾,但她每年都回北京,见证了大陆十多年来各方面的快速的提升,这也让她坚定了“回大陆发展”的决心。柯佩杏希望未来在厦门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为两岸交流做出自己的贡献。

  厦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核心园揭牌,是本次大会的一大亮点。揭牌启动式的背后,是厦门积极探索两岸人才合作与服务新模式的努力。

  2021年以来,厦门以“立足两岸,辐射东南,对全国”为发展趋势,不断锐意创新,创建以两岸人才合作交流为主要特色的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采用“一个核心园(市人才市场)+三个专业园(火炬园、海沧园、湖里园)”的模式,实现“一区多点”建设规划。

  集美区政务服务中心还成立“阿集驿站”,设立厦门市两岸青年创业联盟集美办事处,为有需要的两岸青年提供就业创业政策咨询、技能培训、求职信息登记等服务。

  目前全市现有市级以上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25家,其中国台办授牌的“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示范点)”8家,省级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16家,市级就业基地1家,累计吸引就业创业台青8000多人。

  2023年,我市推出了建园补贴、房租补贴、招商奖励、引才奖励、总部入住优惠等一系列硬核举措,引进聚集一批两岸顶尖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全市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蒸蒸日上,机构数量、营业收入连续几年位列全省首位。截至2023年底,园区入驻企业有140多家,相比建园之初增长143%,2023年实现产值58.61亿元,比2021年增长近8倍,产业园正以独特优势促进两岸融合发展,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贡献人力资源服务力量。

  对接会上,主办方还为8位入选第十批台湾特聘专家专才代表颁证。据悉,自2013年率先实施全国首个台湾特聘专家专才评选制度以来,我市累计评选十批次共669名台湾高层次人才。

  邱一帆是胜亚生物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总经理,厦门“双百计划”人才,我市台湾特聘专家。对接会上,他作为台湾嘉宾分享了自己在厦创业的故事。

  2019年,邱一帆在厦创业,“是厦门市政府给了我实实在在的支持,让我真切感受到人才在厦门备受重视的地位,厦门是一个爱才、聚才的城市。”他说。

  目前,邱一帆带领公司员工已完成了十多项分子诊断试剂开发与量产,包括移植配型、传染病检测、遗传疾病筛查等精准医疗诊断试剂,累计取得授权的国内外发明专利共24项。

  邱一帆坦言,公司作为一家研发机构,在创业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很难快速看到回报。在企业厂房租金和运营方面,厦门市政府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让他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研发中。另外对公司的人才也有相应的补贴,降低了公司的经营风险。

  邱一帆鼓励在场台湾人才勇于改变现状,选择更大的舞台。虽然每一个选择都有风险,但是勇于改变做出选择却可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为让台湾人才更快更好融入大陆职场和生活,建构职场信心,在24日台湾人才抵厦的当天下午,主办方就举办了“台湾人才大陆就业适应性培训”。两位培训老师中的一位来自台湾地区,他们围绕台湾人才的关注点进行引导,如来大陆工作后职业转换及发展思路,就业心理预期建设,大陆热点就业岗位,台湾人才求职优势等,为台湾人才提供个性化的发展建议,助力他们平稳转换赛道,更好地融入厦门城市发展,成就个人价值。

  台湾人才林威逸对记者说,这场培训超出了他的预期,能感受到主办方的细心和诚意,让他收获多多。林威逸说,来自台湾的那位老师像大姐姐一样从细节层面耐心跟大家沟通,为大家一起分析性格特点及合适的职业;大陆老师则站在宏观的视野上让大家探索台湾人才在厦就业有什么优势,哪些地方需要加强,有什么要关注的重点,都有很详尽的说明。

  林威逸曾在青岛、南京、北京工作过五六年时间,从事旅游业。参与此次对接会,林威逸想更多了解厦门的旅游就业市场,希望有机会在厦门逐步发展自己的旅游事业。

  厦门为实习、见习一个月以上的台湾学生准备了每月2233元的生活补贴、每月500元租房补贴,从境外来厦参加实习见习的,还给予2000元一次通费补贴。今年4月,我市出台了免费住宿保障政策,合乎条件的台湾学生可享受最长达12个月的免费住宿。这项政策将来厦求职和见习实习大学生纳入保障体系,与公租房、保障性商品房、大学生“5年5折租房”等住房保障政策相衔接,拓展了保障范围、延长了保障链条,完善了由“一张床”,到“一间屋”,再到“一套房”的全链条保障体系。

  同时,给予新引进台湾同胞一次性生活补贴,标准分别是博士研究生8万元、硕士研究生5万元、“双一流”或世界大学排名前200名院校的本科生3万元、其他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1万元。大陆还为台湾人才搭建了发展事业的舞台,获得福建省高层次人才认定的,最高可获得350万元的安家补助;入选福建省引进台湾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的,最高可获得100万元资金支持;获评厦门“双百计划”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最高可享受100万元工作生活补贴,领军型创业人才最高可享受500万元创业扶持资金等;获得我市高层次人才类型确认的,可购买面积最高200平方米的人才住房,或享受最高1000万元人才购房、租房补贴。

  我市还针对两岸职业资格体系存在一定的差异、台湾地区职业资格在大陆无法直接用的问题,采用“两免”方式(即免理论考核和综合评审)直接采认台湾职业资格。对水平评价类的台湾职业资格按“非禁即享”原则予以直接采认,对准入类职业资格放宽限制,发布实施80项台湾职业资格采认清单,最重要的包含医师、通信技术、建筑师、社会工作师、电脑软体设计、重机械修护技术士、听力师等职业。截至目前,已对195名台湾同胞持有的职业资格予以直接采认。

  在厦创业台湾青年也有机会获得立体化的政策支持,包括项目对接、办公场所、资金扶持、贷款融资等服务,同等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给予最高15万元创业启动资金,以及最高2000元/月的租房补贴等。